利用群眾對政策理解的偏差 警惕“黃金消失術”
信網8月6日訊 日前,嶗山公安發布提醒,警惕一種冒用國家機關名義+新型投資理財的復合型詐騙,不要讓黃金”不翼而飛“。
近日,家住勁松七路的張女士報案稱,其于7月20日收到一份快遞,拆開快遞后發現里面是一個檔案袋,檔案袋里面裝了一封紅頭文件,這張紅頭文件的抬頭是“某鄉村發展基金會”,并印有“公章”。
張女士閱讀完文件后,就掃描了上面的二維碼,下載了一個名為“風雨同舟”的App。按照對方要求注冊信息、綁定銀行卡后,對方稱,郵寄給他們50克黃金,就可以回饋297萬。隨后,張女士在某銀行購買50克黃金并郵寄,App顯示獲297萬回饋,但隨即被凍結,對方要求再購150克黃金解凍,次日,張女士再次購金并郵寄,嘗試提現時系統提示銀行卡信息錯誤,需再購210克黃金解凍……至此,張女士意識到被騙后報警。
套路解析
此類詐騙往往緊跟時事熱點、重點政策,利用群眾對政策理解的偏差,再偽造某機關印章制作假文件博取信任,繼而實施后續詐騙。
詐騙分子冒用某機關名義實施詐騙,手法多樣,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和隱蔽性,但是也存在一些共性:
第一,詐騙分子往往以短信、快遞等渠道對外發送假的紅頭文件,后續往往也是線上聯系,不會線下與受害者接觸辦理所謂的相關業務;
第二,誘騙受害者下載不明App或點進不明鏈接,竊取賬戶等信息;
第三,常以“補繳個人所得稅”“修復征信”“驗證身份”等托詞要求受害者向指定賬戶轉賬,先行墊付資金,才能進行后續的“發放補貼”“退費”操作。
民警提醒
在收到陌生快遞時應先與親友核對,不要盲目簽收,遇到陌生二維碼、陌生鏈接,也不要輕易掃描或點擊,更不能下載來歷不明的App,以免掉入詐騙分子的陷阱。遇到無法判斷的情況要及時向公安機關求助。(信網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