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青島港將新增航線10條
2月27日,在首屆聯合國“海洋十年”海洋城市大會專題會議“海濱城市藍色經濟可持續發展”中,山東港口青島港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張保華介紹了青島港的實踐經驗。他指出,青島港外貿集裝箱航線累計超過230條,航線密度位居中國北方港口之首。2025年青島港將新增航線10條,持續鞏固東北亞集裝箱樞紐港、北方第一大油品外貿口岸、全球紙漿接卸母港、國家鐵礦石儲備基地地位。
張保華介紹,半個月前,青島港剛舉辦了山東港口2025年世界級海洋港口群建設建成項目投產暨新項目開工儀式。目前,已建成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114個,其中,有世界最大的40萬噸級礦石碼頭、45萬噸原油碼頭、可停靠世界最大的2.4萬標箱船舶的集裝箱碼頭。青島港口條件在2024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排名位居全球第二位。
青島港地處黃渤海港口群、長三角港口群、日韓港口群中心地帶和“一帶一路”十字交匯點、RCEP核心區域,服務輻射山東及周邊多個省份,是中國北方外貿第一大港、沿黃流域最大的出海口。
張保華介紹,青島港外貿集裝箱航線累計超過230條,航線密度位居中國北方港口之首。陸向開班列、建陸港,擁有海鐵聯運線路83條、內陸港51個,海鐵聯運箱量連續九年位居全國第一。國際航運樞紐競爭力指數位居東北亞首位,綜合實力位居世界一流港口前列。
依托山東港口交通強國智慧港口建設試點,青島港建成作業效率最高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全國首個全流程、全系統、全機種干散貨智慧綠色碼頭,全球首個全流程自動化件雜貨紙漿碼頭,全國首個糧食自動化無人碼頭。開出全國首張集裝箱碳足跡核算服務報告單,泊位岸電100%全覆蓋,2024年接電量突破1200萬kWh,清潔光伏能源容量達到15兆瓦,年發電能力1500萬kWh,獲評全國首個智慧、綠色“雙五星”港口”。成功入選國務院國資委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企業,一大批科創成果競相涌現,以“港口智慧”推動青島市新質生產力加速形成。
目前青島港已經完成前灣港區關區代碼統一,實現“一次通關,全港區通行”,船邊直提、抵港直裝。加入全球航運商業網絡(GSBN),上線“無紙化放貨”等功能,進口貨物單證辦理時間縮短到1-2小時。打造運港通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業務線上化率達到95%。持續優化作業流程,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單機作業效率、鐵礦石單機作業效率、紙漿晝夜裝卸量分別第12次、第27次、第4次刷新世界紀錄。在中國官方開展的“十大海運集裝箱口岸營商環境測評”中,青島連續四年位居榜首,不斷塑造城市對外開放新優勢,更好發揮北方對外開放門戶功能。
港口是基礎性、樞紐性設施,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青島港始建于1892年,骨干貨輪有集裝箱、原油、鐵礦石、煤炭、糧食等,主要從事貨物的裝卸、存儲、代理、保稅、分撥、加工、運輸等綜合物流服務和國際客運服務,與世界上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00多個港口有貿易往來。
歷經百年發展,青島港目前已是世界第四大港、中國第二大外貿口岸。2024年,青島港貨物吞吐量完成7.12億噸,位居世界第四位,同比增長4.2%;集裝箱完成3087萬標箱,位居世界第五位,同比增長7.3%,始終保持穩健的發展勢頭。
當前,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加快構建通達性強、覆蓋面廣的國際物流大通道,不斷提升城市的開放能級與便捷度,是港口的應有之義。
張保華介紹,2025年青島港將新增航線10條,持續鞏固東北亞集裝箱樞紐港、北方第一大油品外貿口岸、全球紙漿接卸母港、國家鐵礦石儲備基地地位。計劃到“十五五”末,在青島市繼續投資770億元人民幣,建設六大重點工程,加快“再造一個青島港”,奮力推進“世界級海洋港口群”建設。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麗平 李曉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