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故事|“技高”不怕巷子深,來青修鞋37年見證青島人穿鞋變化
“技高”不怕巷子深,在市南區大堯二路17號,一處不算太顯眼的門店,是趙勝為經營的勝為皮具護理店。店鋪雖不算大,但趙師傅每天都在此忙忙碌碌,修鞋、皮具護理、配鑰匙……幾乎沒有閑下來的時候。今年63歲的趙師傅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從臨沂老家來到青島,從事這門手藝已有37年的時間,他見證了青島市民穿鞋、穿衣的變化,也隨著時代發展,不斷學習、精進手藝。
趙師傅在修理鞋子
3月19日,記者來到大堯二路的這家皮具護理店,面積不大的門面十分安靜,趙師傅埋頭坐在柜臺后為顧客修理鞋子,如今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中還能見到這種老手藝,讓人感覺到仿佛時光倒流。各種刀具、尺子、粘膠等,就是趙師傅的工具,鞋子被顧客送到這里,趙師傅認真檢查鞋子后開始修理起來,有的需要粘膠、釘底、清洗等,趙師傅雖不善言談,但干起活來卻是一把好手,十分細心。
趙師傅和他面積不大的門店
37年前為了“有奔頭”來青
“1988年時,家中的大娃才三歲,我獨自一人從臨沂農村老家來青島這座城市,只為多掙點錢養家”,趙師傅的思緒回到了37年前,在農村生活的時候,趙師傅與其他人一樣唯一的家庭收入來自農田,是靠天吃飯,聽說青島這座大城市比老家有更多的賺錢機會,他就去老家農村集上學習修鞋,然后來到青島尋找“出路”。那時候在西部城區東平路附近經營露天攤位,一年算下來收入比在家種地增加不少,這讓他堅定了留在青島的想法,只有農忙時候回家干農活。
37年來,趙師傅認真對待每一雙鞋子,得到了顧客認可
在青島露天修鞋的那些年,是趙師傅最辛苦的一段時光,戶外擺攤位每天風吹日曬,特別是冬天,干活不方便戴手套,手經常被凍裂凍傷,十分辛苦。直到2017年,趙師傅租下了現在這個店鋪,終于有了遮風擋雨的地方。
以小見大,見證時代發展
“那個時候,青島就有好幾個鞋子品牌,在國內很有名氣,在青島修鞋的機會也很多,生意也好很多”!趙師傅介紹,當年青島人穿的鞋子相比老家人穿的鞋子的樣式要新穎和高檔。當時的人們思想還是相對傳統,加上生活條件不如現在這么優越,鞋子的質保也不完善,平時鞋子壞掉了,都是找修鞋的修理一下繼續穿,修的鞋從老、中、青、幼各年齡段穿的都有,大家的鞋子更新也沒有那么頻繁。而且,以前鞋子的款式和材質相比現在比較簡單,修鞋的難度不大,只要干活仔細、有責任心,顧客修好的鞋子可以再穿很久。
修好的鞋子擺在鞋柜等待著顧客來取
記者注意到,在趙師傅的店鋪內,送來修理的鞋子款式和材質五花八門,有的一只鞋子就用了多種材質拼接。趙師傅說,隨著時代發展,現在的鞋子款式和材質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這個行業的從業者也要不斷學習各種材質的修理方法,才能不被時代所淘汰。現在人們的觀念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果一只鞋子壞掉了,要么有商家質保退換貨,要么干脆將整雙鞋子扔掉。來修鞋的顧客群體以中老年人居多,年輕人來修鞋的不算太多,倒是有些年輕人會拿來高檔鞋子進行清洗。作為修鞋的老手藝人,趙師傅表示只要自己身體還能行,就會一直干下去。
為顧客翻新皮衣
為了方便周邊居民,他還順便配鑰匙
配鑰匙
修鞋工具一應俱全
有的顧客鞋子小了,可以來這里變大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濱)
- 青島故事|跑馬硬漢變“青島大姨”,宣傳效果“杠杠滴”
- 青島故事|中國電影120周年:這里蝴蝶飛舞,藏著青島電影的“第一”
- 青島故事|櫻花變成發財樹!青島有個櫻花龍頭企業,去年6萬多株全國安家
- 抖音足球嘉年華落地青島
- 特別策劃丨“1+8+N”!大模型時代,青島的“藍色切入點”
- 青島故事|櫻花盛開時櫻花經濟隨風綻放,青島櫻花谷去年6萬多棵櫻花樹在全國安家
- 青島今天晴間多云陣風8級,最高氣溫15℃,最低氣溫9℃
- 低空經濟調查丨外地游客來青熱衷“云端玩法”:假期首日,一家航司50余人排隊體驗飛行駕駛
- 青島故事|從實驗室到全國行業老大!任守海與他的“爬寵王國”
- 青島故事|外國人在青島:韓國大叔扎根嶗山開村咖,春暖花開秒變網紅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