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陽區稅務局走進大元學校,文物故事開啟趣味稅法課堂
半島網4月28日訊(記者 李京媛 通訊員 李妍)4月25日,國家稅務總局青島市城陽區稅務局走進青島大元學校,以一場別開生面的“文物里的稅法故事”主題課堂,為學生們帶來一堂生動有趣的稅收普法課。稅務干部化身“歷史講解員”,通過國寶文物與歷史典故,將千年稅收文化娓娓道來,在寓教于樂中播撒“依法納稅”的種子。
大禹治水圖玉山:從“貢賦”看稅收起源
“同學們知道大禹治水13年間如何解決物資短缺嗎?”課堂上,城陽區稅務局干部劉宜文以故宮博物院館藏文物“大禹治水圖玉山”為引,帶領學生穿越千年歷史長河。當講述大禹從螞蟻囤糧獲得靈感、首創“分攤納貢”制度時,學生們紛紛舉手互動:“原來這就是最早的稅收!”通過拆解“稅”字結構——“禾”代表糧食,“兌”象征交換,稅務干部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闡釋了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質,并聯系高鐵建設、校園設施等生活場景,讓同學們真切感受到稅收服務社會發展的現實意義。
戰國商鞅方升:度量衡里的“公平稅率”
在第二件文物“商鞅方升”的講解環節,稅務干部通過“分蛋糕”趣味游戲,讓學生直觀感受統一度量衡的重要性。“用小勺子分蛋糕不公平,就像征稅標準不統一會引發矛盾!”稅務干部用生動的比喻,將文物背后的“統一標準”理念與現代稅率制度結合,通過計算題互動引導學生理解“多賺多繳、少賺少繳”的稅收公平原則。現場笑聲與搶答聲此起彼伏,抽象的稅法知識在文物故事與生活案例中變得鮮活可感。
“稅潤童心”助力青少年普法
“今天的課讓我明白,稅收就像建造城市的積木,每一塊都不可或缺!”五年級學生王同學課后興奮地表示。據悉,此次活動是城陽區稅務局“稅潤童心 筑夢未來”——青少年稅收普法行動的創新實踐,通過“文物+故事+體驗”三位一體教學模式,將歷史智慧融入法治教育,激發青少年探索稅法的興趣。課堂最后設置的與父母分享學習內容的“家庭作業”,更延伸了“小手拉大手”的普法輻射效應。
城陽區稅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青少年是法治社會的未來建設者,下一步將持續打造沉浸式、互動化普法場景,讓稅收法治精神如春風化雨,滋養青少年的成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