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周刊|豬八戒在嶗山背媳婦——《西游記》名場面誕生地,有美景有底蘊,嶗山的魅力就是這么足
嶗山,作為海上名山,吸引力不容小覷。
前段時間,《西游記》中孫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齡童來到青島,提到了在青島拍攝了機場戲份,尤其是著名的“豬八戒背媳婦”就是在嶗山拍攝的,這讓許多人大為驚訝。
導(dǎo)演楊潔為何將拍攝場景選在青島,選在嶗山?那是因為她本人與青島緣分很深,加上劇中唐僧的扮演者徐少華也是青島人,所以《西游記》在嶗山才留下了特殊的歡聲笑語。
不僅吸引劇組,嶗山更是吸引了大量文人墨客的到來,因此,走在嶗山上,處處可以看到名人詩刻,一如“穿墻術(shù)”,越過一塊巨石,就可以與詩人、作家浪漫“邂逅”。
1
《西游記》
來嶗山,豬八戒背媳婦
近日,《西游記》孫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齡童來到青島,活動現(xiàn)場,他說:“《西游記》中豬八戒背媳婦的戲份就是在嶗山拍攝完成的。”
六小齡童所說內(nèi)容是第七集《計收豬八戒》。原著《西游記》中沒有“豬八戒背媳婦”的情節(jié),但是在民間流傳很廣,有不少藝術(shù)形式演繹了“豬八戒背媳婦”的故事,這成為了電視劇的重頭戲,至今仍然被人們津津樂道。尤其是那歡快的BGM,是各大平臺的熱門音樂。
《計收豬八戒》,改編自原著第十九回,講述豬八戒“入取經(jīng)隊”的故事。話說地保到高老莊搶親,化身人形的豬八戒救了高老漢夫婦女兒高翠蘭,為防地保再來騷擾,老夫婦將豬八戒留下。豬八戒在高家表現(xiàn)良好,被招為贅婿。不料,婚宴當(dāng)天,豬八戒因酒醉現(xiàn)出真面目,嚇走賓客,也嚇壞了高小姐。正逢唐僧、悟空師徒來高老莊投宿,得知事情始末,孫悟空使用巧計將豬八戒進(jìn)行一番戲弄后又將其制服。這一集的內(nèi)容很是歡快,尤其是背媳婦的橋段:崎嶇的山路上,豬八戒背著媳婦氣喘吁吁,背上的人一會兒是孫悟空,一會兒又變成高翠蘭。
一般來說,正常的背法是高小姐趴在豬八戒的背上,豬八戒兩只胳膊從后面抱住她的兩條腿。但飾演高小姐的魏慧麗覺得這個姿勢不美,又顯得太老實,畢竟背的是孫悟空變得高小姐。最后還是決定采用跪背的方式。跪在背上,難度更大,不貼身。山路又崎嶇坎坷不好走,馬德華挺著個大肚子,背著媳婦可累壞了。
京劇演員出身的魏慧麗憑借“猴戲”備受好評,完美地在溫婉嫻淑和古靈精怪之間切換,非常抓人眼球,搭配著板胡領(lǐng)奏、滑稽歡快的配樂,逗得電視機前觀眾捧腹大笑。為此形成了一句歇后語:豬八戒背媳婦——費力不討好。
導(dǎo)演楊潔后來講到拍攝這段戲份,強調(diào)了這一集能夠體現(xiàn)不少我國自然風(fēng)光和人文景觀,其取景地有三處,山東濰坊、青島嶗山和杭州靈隱寺。高老莊的大門是濰坊青州著名的范公亭(范仲淹亭),內(nèi)景是著名園林十笏園,豬八戒背媳婦時走的崎嶇山路在青島的嶗山,豬八戒所在的云棧洞是浙江杭州靈隱寺的通天洞(龍泓洞)。
可以說,嶗山上留下了《西游記》里的歡聲笑語。
值得一提的是,《西游記》與青島是有淵源的,第18集《掃塔辯齊冤》中“孫悟空大戰(zhàn)九頭蟲”的戲也是在青島海灘上拍的。
而《計收豬八戒》這一集,是唐僧扮演者徐少華進(jìn)組拍攝的第一集,他是出生于1958年的青島人,在青島長大,走上文藝的道路。他后來回憶在嶗山拍戲時,還有些青澀,也靦腆,沒事兒就把自己關(guān)在房間里看書,也不和三個徒弟說話。后來時間長了,大家才打成了一片。
要說導(dǎo)演楊潔,跟青島那可是老相識,她曾為青島人喊出了那句著名的播音:“人民解放軍正在進(jìn)入市區(qū),市民夾道歡迎,青島解放了……”那是1949年6月2日,她剛20歲。當(dāng)年,她剛在濟南電臺工作了幾個月,主動報名冒著敵人的隆隆炮火奔赴青島。她曾說:“我是非常地興奮,車從海濱浴場、魯迅公園、棧橋一路到了朝城路電臺。我終于看到青島了,終于看到青島的海了,美極了!沿海那一帶沒有遭受過戰(zhàn)火的襲擊,沒有任何戰(zhàn)爭的痕跡。我們走在路上的時候,市民們給我們搖著小旗,歡迎我們,那個心情又驕傲、又自豪、又激動。”1954年離開青島。多年以后,她將《西游記》的取景地,又選在青島的山海邊。
六小齡童多次提到:“嶗山太美了,太清宮里的一位老道對我們特別好” ,“1983年我們到青島嶗山拍攝《計收豬八戒》時,拜訪了道長匡常修,獲益良多,在拍攝期間常常去討教,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以后我們經(jīng)常通信,向他請教。”這位匡常修道長曾任嶗山太清宮住持,1993年去世。
這就是嶗山與名著的緣分。如今,蒲松齡先生的《聊齋·蘭若寺》又將《嶗山道士》的故事搬上銀幕,又一部名著與嶗山“結(jié)緣”。
刻石記
名人蹤跡遍處尋
“嶗山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歷來被稱作神仙窟宅、洞天福地,備受帝王將相和文人墨客的推崇,明道丘處機張三豐都曾涉足嶗山,近代有康有為、郭沫若、孫中山等都曾親臨嶗山,并留下大量的詩文軼事游記傳頌于世,使嶗山盛名遠(yuǎn)播”。
站在丘祖詩刻下,嶗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工作人員袁曉萍告訴半島全媒體記者,現(xiàn)在正值暑期旺季,游客絡(luò)繹不絕,大家看完電影之后,也可以跟著電影一起游嶗山,跟著蒲松齡感受嶗山的魅力。
那么,都有哪些名人到過嶗山?
“他們或者是本籍,或者是寓居,或者是游歷;或者在朝從政為官,或者在野務(wù)農(nóng)、經(jīng)商、講學(xué);或者精通詩詞文賦,或者擅長音律書畫;或者寄情于山海,或者棲心于田園,都通過多種形式與嶗山發(fā)生著聯(lián)系”(《嶗山文化名人考略》)。
這段話來嶗山游客們的組成和目的。秦、漢時期,帝王將相達(dá)官貴人屢屢垂青,修行人士紛至沓來,山間小徑便漸漸顯現(xiàn)。到了唐、宋、元、明時期,達(dá)官顯貴、文人墨客造訪嶗山,或謳歌或隱居,游覽徜徉,尋幽探勝。“古老相傳云:秦始皇幸瑯琊,因至牢盛山望蓬萊”,這一記載于《寰宇記》中的傳說,說明嶗山曾經(jīng)迎接秦始皇的到來。
丘處機、李白、蒲松齡、趙孟頫、顧炎武、康有為、傅增湘、柳亞子等,都留下了動人的詩文。
煙嵐初到上清宮,曉色依稀路徑通。
才到下方人未食,坐觀山海一鴻。
云海茫茫不見涯,潮頭只見浪翻花。
高峰萬疊連云秀,一簇圍屏是道家。
《太清宮三皇殿后山刻詩(選錄)》,是丘處機留下的詩刻。嶗山地處海濱,巖幽谷深,素有神窟仙宅之說。這里道教興盛,宮觀星羅棋布,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來往嶗山的道士很多,其中長春真人丘處機最為有名。
就在丘祖詩刻不遠(yuǎn)處,是康有為的作品。一時找不到方向,幾經(jīng)輾轉(zhuǎn),甚至繞過了莊子,才找到了“康有為”,所以說,尋覓嶗山石刻,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歷程,在山石之間,似乎與他們不期而遇,猶如李白與安期生。
康有為的《嶗山》刻石,近四百字的詩作,在巨石上密密麻麻地展示著:
天上碧芙蓉,誰擲東海濱。
青綠山水圖,樣本李將軍。
神仙排云出,高臺照金銀。
芝旗與松蓋,光景蕤五云。
……
另外,傅增湘、蔡元培、聞一多、沈從文、梁實秋等都曾登上嶗山。
由此可見,嶗山頻頻與名著結(jié)緣,又被稱為仙山,與它的自然風(fēng)光和人文蹤跡密不可分。
又是一年盛夏,又有新的故事,走吧,一起上嶗山!(半島全媒體首席記者 張文艷)
- 博物周刊|指尖觸墻,穿越到銀幕上——從《聊齋》到銀幕光影,嶗山里藏著不少故事
- 來嶗山,釀出夏天的暢快!#第35屆青島國際啤酒節(jié)嶗山會場
- 半島V視|暑期周末怎么玩?來嶗山看實景演出吧!
- 嶗山可樂×CGV影城夏日聯(lián)動 觀影即抽全年本草可樂暢飲
- 預(yù)計明年正式啟用!嶗山一中完成土地使用權(quán)首次登記
- 島城警事|@駕駛員 注意啦!嶗山交警溫馨提示這個路口有變化
- 歷經(jīng)4家房企197輪競價,嶗山王家村17號地塊花落君一控股
- 大眾快評|來自孔子誕生地的啟示
- 海報政能量|尼山是什么?孔子誕生地!一場發(fā)布會揭開尼山的神秘面紗
- 青島故事|他用十年繪制百米長卷,筆墨丹青再現(xiàn)嶗山十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