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青島正式進入兩會時間!青島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于2020年5月16日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青島市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于2020年5月15日至17日召開。兩會時間開啟,攻堅...
青島市政協委員崔西展:發揮職教優勢 培養工業互聯網人才
半島網5月16日訊 《青島市工業互聯網三年攻堅實施方案(2020-2022 年)》提出,力爭到2022年,建成核心要素齊全、融合應用引領、產業生態活躍的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眼下的青島,站上了進一步轉型升級邁向“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的新起點。作為與經濟社會發展聯系最緊密、與就業和民生關系最直接的教育類型,職業教育所培養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是整個人才鏈上不可或缺的一環。針對工業互聯網人才培養總量不足、結構缺口、質量不高的問題,青島市政協委員、青島電子學校校長崔西展在今年青島市兩會上帶來了《讓青島的職業教育成為工業互聯網“熱帶雨林”的增長劑》提案,提案指出,要發揮職業院校得天獨厚的優勢,培養工業互聯網人才。
打造青島職教創新發展的樣本
2020年4月,山東省教育廳等六部門聯合出臺了《關于“一市(校)一案”編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實施方案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全省職業教育提供了新的策略,也激發了新的動力。在提案中,崔西展也積極響應《意見》號召,他提出,要按照部省共建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啟動大會部署,編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一地一策”、“一校一案”,緊緊抓住青島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的契機,在青島率先探索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率先打造青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樣本,勇攀職業教育發展新高峰。
讓職教成為工業互聯網人才的孵化器
工業互聯網時代下,只有緊緊把握時代和城市的脈動,找準人才培養改革創新的方向,才能不負育人育才之使命。崔西展在提案中指出,青島各種職業教育平臺結合工業互聯網的發展需求,應做好自己發展戰略和規劃,要發揮職業院校得天獨厚的優勢,培養工業互聯網人才。
“許多院校的專業都和工業互聯網息息相關。如近年來,電子學校結合自身優勢,圍繞青島市產業轉型升級需求,緊貼市場加強專業調控,形成了與區域產業分布形態相適應的專業布局。”崔西展告訴記者,電子學校依托電子、電氣、計算機三大主專業,先后開發創建了數字媒體技術、風電場機電設備運行與維護、3D打印技術、物聯網應用技術、電子商務、光伏發電、機器人、通信技術、大數據技術及應用等新專業。
近年來,電子學校累計投入約5000萬元不斷充實實驗設施,建起了光伏發電、數字媒體、物聯網應用技術、3D打印等44個實驗室。學校的計算機專業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中等職業教育首批示范專業,數字媒體技術、電氣技術專業被評為山東省品牌專業,計算機應用、數字媒體技術、電氣技術、3D立體設計與打印技術、物聯網應用技術被評為青島市骨干專業。參與了教育部《工業互聯網實施與運維》證書試點。
職業學校應組建新型職業教育集團
崔西展在提案中指出,要發揮好互聯網類精品職校的作用,支持鼓勵先行先試。以電子學校為例,學校牽頭成立了電子信息業職業教育集團、電子信息領域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打造服務新舊動能轉換平臺。目前,職教集團聯系著10所職業院校、7個行業協會、80家企業。作為國家首批“1+X”證書試點單位,電子學校參與了教育部《web前端開發》《傳感器技術》《5G移動網絡運維》《工業互聯網實施與運維》四個證書試點。作為全國工業和信息化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通信專業分委會主任委員單位,電子學校牽頭制定了全國中等職業教育《光伏工程技術與應用》專業教學標準,而這也是光伏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基礎。電子學校不僅在校內搭建起了“3+4”本科分段貫通培養、中外合作培養、五年制貫通、普職融通等七個人才培養平臺,還開放校門,每年為社會培訓光伏發電、物聯網等企業亟需人才5000余人次。
在部省共建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和青島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的雙重機遇下,職業學校應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支持鼓勵職校與海爾海信等地標企業深度合作籌建互聯網學院。在現有專業的基礎上,增設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專業或方向。
崔西展還提出,要成立產教融合委員會,搭建校企雙方優勢互補、項目共建、資源共享、利益共贏的合作平臺,更好地服務城市“工業互聯網”戰略,推進“新基建”,發力“工業互聯網”。除此之外,組建新型職業教育集團,通過建立政、行、校、企等多元新型合作關系,整合各種優質資源,主動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打造“工業互聯網實訓中心”,在電子、電氣、計算機等基本專業基礎上重點打造工業互聯網實訓中心,助推青島工業互聯網發展。還要積極推動青島囯際職教城建設,做實鼓勵企業舉辦職業教育政策。
“總之,要站在服務國家和城市發展戰略的高站位上,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讓職業教育教育的功能真正發揮出來。”崔西展說。
半島網記者 于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