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蹲點|“海港”來到內陸城
數據共享、監管互認,放行時間由5小時縮短為1分鐘,運輸時間從8小時降至4小時,運輸成本每個集裝箱節省170元——
“海港”來到內陸城
□ 本報記者 段婷婷
8月26日,4臺星輝數控的雕刻機坐上海鐵聯運班列,向東出發,開往青島。在青島,它們將換乘輪船,被運往俄羅斯。
這是首趟正式運行的“濟南—青島”海鐵聯運班列。40個標準集裝箱,除了雕刻機以外,還裝著食品、板材、玻璃等貨物,成為首趟海鐵聯運班列的“乘客”。
海鐵聯運班列向東連接青島出海口,打開向東對外聯系的大門,作為內陸城市的濟南,離“面朝大海”的目標又近了一步。
銜接航運和陸域物流網
身為內陸城市,沒有出海口,是濟南交通物流方面的短板。為此,內陸港建設便成為濟南“暢通國際物流大通道,全力爭創國家物流樞紐”的重要內容。
“以前企業出口需要先到港口提箱,集裝箱運到濟南之后,裝箱再返回港口。”濟南陸港保稅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越介紹,這中間就需要大概3天。有了內陸港,情況則大有不同。
所謂內陸港,指港口及其各項服務功能向內陸的延伸。內陸城市的出口貨物進入內陸港后,就如同到達了港口,在內陸港就可以辦理報關、退稅等相關手續。而海鐵聯運班列,就是內陸港建設不可或缺的一環。
“從濟南到青島,一個集裝箱的汽運成本約3000元,海鐵聯運班列的成本則為2200元,一個集裝箱就能節省約800元。”濟南星輝數控機械科技有限公司外貿部經理陳秀月介紹,企業每年雕刻機出口額約在5億元,主要出口到俄羅斯、美國等地,全部通過青島港發運,“每年大約有500個標準集裝箱,通過海鐵聯運班列預計能夠節省40萬元左右”。
海鐵聯運班列的開通,將順暢銜接航運物流網和陸域物流網,為進出口企業打造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服務更優的物流新通道,在陸海統籌、內外聯動、東西互濟中發揮積極作用,有效服務“一帶一路”“雙循環”等重大戰略。
磨合4個月體系漸完善
開通海鐵聯運班列,需要方方面面通力合作。
4月15日,山東港口陸海物流集團與濟南歷城控股集團達成合作,攜手運營海鐵聯運班列。4個月以來,班列一直在試運行,已經開行40余列次、運送1300余標準箱。截至目前,海鐵聯運班列已與圣泉集團、頂津食品等11家企業簽訂合作協議。
經4個月試運行,整個運行系統逐漸磨合,一系列堵點漸次打通,一項項扶持政策出臺落地,一站式服務體系日漸完善。8月26日,一系列合作協議在濟南國際陸港大廈簽訂。圍繞海鐵聯運班列,一整套較為完善的運行體制逐漸清晰。
濟南海關與青島海關簽署“鐵海E通”監管模式,這也意味著“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終于落地。
以往濟南企業通過青島港出口的貨品,需要到青島港查驗。“鐵海E通”信息化系統的應用,全面打通了濟南海關、青島海關、青島港數據通道,實現數據共享、監管互認,通過出口轉關提前報關模式,優化了濟青現有鐵路出口通關流程,與青島海關“陸海聯動、海鐵直運”系統無縫對接,為濟南出口企業搭建了高效的物流通道,讓出口企業在“家門口”就可以辦理通關查驗等海關手續。
“與原有模式相比,放行時間由5個小時縮短到1分鐘,運輸時間從8小時降至4小時,運輸成本每個集裝箱節省170元。”泉城海關副關長王英介紹。
當天,山東晟綺港儲國際物流有限公司還牽手濟南歷城控股集團,共同打造全流程外貿綜合服務平臺,把外貿業務孵化服務、國際物流訂艙服務、海關通關業務服務、港口業務服務、產地證明業務服務、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綜合服務等與外貿業務相關的服務事項集中到平臺來辦理,實現了對濟南外貿企業的全流程、全方位綜合服務。
同一天,濟南歷城控股集團權屬企業濟南陸港運營公司與馬士基、地中海航運、中遠海運、長榮國際等27家物流行業企業簽訂合作協議。“這其中不少是全球航運龍頭。”劉越介紹,通過與航運公司的合作,以后企業從濟南預訂集裝箱和輪船倉位更加方便,時間也大大壓縮。
一個內陸港激活一座城
海鐵聯運班列開通的同時,13公里外,小清河濟南主港區建設正在緊鑼密鼓推進中。隨著海鐵聯運班列開通和小清河復航,濟南向東出海的通道將日漸暢通。這是濟南市構建現代物流網的重要一環。
在濟南市東部,還聚集了濟南國際機場、濟南東站以及青銀、濟廣、京滬等5條高速公路。公鐵空河、四港合一,多式聯運格局日漸完善,位于歷城區的濟南國際陸港加速崛起。
站在濟南國際陸港大廈,放眼東北,是國家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基地,董家鐵路貨運中心就位于其中。今年,董家鐵路貨運中心各類班列發運已達到195列、16826個標準箱,吞吐量達41萬噸。放眼東南,是日漸成熟的高端物流商務集聚區,已落地陸港大廈智能化物流產業園、中國北方生活消費品(濟南)分撥中心、齊魯號歐亞班列(濟南)集結中心等12個項目,計劃總投資211億元,冷庫容量達60萬噸,世界各地的貨物將在此集散。
不遠處的北方消費品分撥中心,計劃明年八九月份建成投用。“與青島相比,濟南陸運優勢明顯,國外進口貨品從青島港進來后,通過海鐵聯運班列運輸至此,到達分撥中心,在此分揀以后發往周邊,將覆蓋500公里的范圍。”濟南陸港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田相忠介紹。
“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產業。”歷城區委書記張軍表示,歷城區圍繞打造區域性綜合貿易樞紐,以唐冶北片區為承載地打造濟南國際貿易中心,以國際陸港為承載港體,以濟南東站為開放之翼,以自貿區為創新之翼,全力打通歐亞班列“一帶一路”新通道、小清河“海河聯運”航道等貿易廊道,推動濟南國際陸港、濟南國際貿易中心、濟南自貿區、濟南東客站等平臺串聯成鏈,形成“一核一港兩翼多聯”發展格局。
從貿易樞紐到內陸港,再到濟南市打造“全國重要的區域性貿易中心”,依托現代物流網絡,資本和資源日漸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