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扛責任 踐行使命
——公司成為“四川省企業技術中心”
(通訊員 賴勇)2017年10月,公司技術中心結束近五年的“長跑”,正式被認定為“四川省企業技術中心”。這標志著公司的科研平臺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公司在向“科技四建 創新四建”邁進征途中的一個“小目標”得以實現。
2017年10月,經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四川省科學技術廳、四川省財政廳、四川省地方稅務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都海關聯合組織的2017年四川省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專家答辯會綜合考察審核,公司技術中心被認定為“四川省企業技術中心”。
整合四七力量,明確創建目標。2012年9月,集團宣布四七公司整合的重大決策以來,公司一是整合兩家單位的技術力量、資源,有效夯實技術基礎、增強技術實力、擴大技術影響、發揮技術作用。二是新設技術與信息管理中心統籌開展技術、信息工作,不斷提升“互聯網+”的運用能力和創新創造能力。三是培育、壯大技術研發力量,著實增厚公司科學技術的土壤和技術人才的儲備。四是明確提出“科技四建 創新四建”的各項目標,即:以打造省部級水平的企業技術中心為目標,力爭申報國家級工法1-2項,力爭申報技術專利3項以上,完成各項創優奪杯目標,推動信息化建設各項工作。
牢記責任使命,初創市級中心。公司牢記“人才興企”“科技強企”的責任使命,一是轉變技術與信息管理中心的思路與工作方式方法,讓技術工作與信息工作充分融合、相互促進,通過加強機房建設、科研經費提取投入、表彰優秀專利工法以及技術信息工作者等形式,努力逐步搭建起了公司技術信息平臺。二是多方聯動、上下互動,努力構建起信息技術的流暢工作機制,進一步強化對OA、NC等現有現互聯網系統的使用,提升技術工作的傳遞速度和工作效率。三是通過努力2015年12月德陽市認定公司技術中心為“德陽市企業技術中心”,為公司打造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條件。
把握時代脈搏,強化創新創造。公司不斷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一是依托集團信息化建設大平臺下,近年來公司新OA協同辦公系統、財務管理系統、資金管理系統、人力資源系統、企業綜合項目管理系統等陸續投入使用。二是利用網絡資源的強大優勢與數據庫信息的存儲能力,改變公司各層級信息的傳遞方式,在通過信息化手段運用,形成了以公司為中心,覆蓋工程公司,項目部的信息化管理,通過OA協同辦公系統公司收發文管理,工程公司、項目部相關事宜審理、審批通過系統實現流程快速辦理,大大的提高了效率。通過綜合項目管理、財務系統等,公司能及時的掌握和分析項目的成本、財務、人力等各類數據,實現項目全過程監管。三是充分發揮技術優勢,成立建筑工業化辦公室,依托既有的構件產業傳統優勢,整合建筑工業化產業鏈上下游相關資源,拓展裝配式業務。四是以項目落地帶動工業化精品部件研發生產,以技術經驗積累推動項目工業化實施,相繼承接了華潤公園·九里、建大房產萬和嘉苑、志祥體育場、德陽五中道路等項目的裝配式精品部件,獨立生產并安裝完成色達農牧民裝配式樣板房。
共享科技成果,實現良好收益。近五年來,公司高度重視各項發明專利、實用型專利、工法、QC成果、合理化建議等在項目上的共享運用,此舉又進一步促進了公司技術信息工作的發展。公司先后榮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17項,實現了公司科研工作的新的突破。同時,公司技術人員參編地方標準(省級)7項、獲得省級工法13項、公司企業級項目管理系以及協同辦公系統實現了項目級全覆蓋。
此次,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的評定不僅在經營規模等經濟指標上設有較高的門檻,更為注重的是企業創新能力。公司成功被認定為“四川省企業技術中心”,是四川省綜合考察審核組對公司在“技術體制與機制”“技術與人才”“技術與經濟”等方面工作的充分肯定,是對公司近年來對推動企業技術發展、促進企業技術進步、尤其是企業技術創新管理方面取得成績的認可。
未來,依托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平臺,公司將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強科技成果轉化,為公司創新發展、不斷增強公司發展后勁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持,為公司實現提質增效、“企業強大、員工富足、贏得尊重”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