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第11屆蘭博會上,獲得金獎的蘭花多數都是幾百元一盆的平價蘭花。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里,蘭花是高貴品節的象征。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在游資的炒作之下,出現過一株苗價值數萬元,一盆花換來一套房的現象,蘭花甚至被稱為“綠色黃金”,隨后又陷入了暴漲暴跌、擊鼓傳花的怪圈。而3月4日起在永禾花卉市場舉行的青島第11屆蘭花博覽會上,絕大多數都是平價品種,甚至奪得花魁的品種,每盆的價格也只有幾百元、甚至幾十元。“價格過高的有價無市,大眾品種已企穩反彈”,青島市花卉協會蘭花分會副會長周永良表示,蘭花終于回歸了花草的本質。
展會上蘭花賣出白菜價 還沒進入蘭博會展館內部,已看到門口擺著兩個攤位、上百盆蘭花。3月4日,在臺柳路600號永禾花卉市場門外,有不少參觀者正在詢價。“這些便宜的50元一盆,好的、貴的1000多元的也有”,從枯桃花卉市場附近趕過來擺攤的上官女士介紹說,這些花多是從外地販過來的,要的多的話還可以更便宜。而她相鄰的攤位,各種不同的品種,價格也集中在50元至100元左右。
在博覽會里面的蘭花展區,來自四川成都的吳巧英正在和顧客講價:“這個品種是春劍,你看多粗的根,非常好養”,最終顧客以50元一盆的價格將其買下。吳巧英家種了10萬盆蘭花,從十幾元到幾萬元的都有。這次她和老公通過飛機運了兩大箱、幾百盆蘭花過來,價位以百元左右的為主。
不止是現場的花卉價格不貴,蘭博會評出的5個金獎、10個銀獎、20個銅獎的蘭花里,多數也是平價品種。青島市花卉協會蘭花分會的工作人員介紹說,獲得金獎的“大一品”屬于歷史名品,前些年火的時候賣到幾十萬、上百萬元一盆,如今的售價僅為幾百元。而另一盆獲得金獎的“黑虎”屬于春蘭,當年也曾賣到十幾萬元一根苗,如今一根苗的身價是幾十元。
2015年的第十屆蘭花博覽會上,三星碟蘭花“大元寶”問鼎冠軍,現場估價高達200萬元。為何今年的冠軍身價“縮水”至幾百元左右,展覽也是以大眾品種居多呢?青島市花卉協會蘭花分會會長丁惠民表示,蘭花評比主要是看色、姿、韻、香。在評比的時候,并沒有考慮價格的元素,也沒有要求參選品種上報各自的身價。
“馨蘭幽馥散清香,世人采植享無妨。只笑薄眼分貴賤,心不重蘭只重錢”,3月6日,丁惠民領著記者來到蘭博會的書畫區表示,墻上掛著的是他創作的一首詩,指的是應該擺脫單純從價格看蘭花的畸形審美,向品味、審美和交流、把玩回歸。
曾經十幾萬如今幾百元 在蘭花種植界和蘭友們口中,隨隨便便都能說出幾個一盆花貴過一套房,一株苗能換一輛車的故事。盡管有些是聽來的,或者外地發生的,大家仍然不時地回憶鼎盛時期的美好時光,懷念那些蘭花被稱為“綠色股票”和“綠色黃金”的日子。不過,大家也都明白,過去的很難再次回來。
“出水芙蓉”曾經125萬元一苗,如今賣到三五千元一苗。品相較好的黃梅,以前賣過85萬元的高價,如今600元一苗。來自四川成都的種植大戶吳巧英介紹說,如今價格高昂的蘭花不是沒有,但是以奇花異草和最新的品種為主,比如從山上挖下來、自己培育出的“紅運來”,市場價在兩萬元一苗,但是肯定沒有大眾蘭花那么好賣。
蘭花的價格是怎樣漲上去的,又為何這幾年一直走下坡路呢?周永良介紹說,過去是熱錢炒作、價格壟斷,都是以投資為主。比如說,溫州商人、煤老板、房地產公司老板在內的“炒蘭團”,發現某個珍稀品種后集中進行收購,然后大肆抬價,一邊漲價一邊出貨,和股市里的莊家坐莊差不多,等到價格到達最高點了,炒作者開始下一個品種了,原有品種一落千丈,無人接手,從而成了“擊鼓傳花”。在這樣三四年一波的炒作當中,包括種植的花農在內,不斷有人遭到“割韭菜”,大家已經對高價蘭花避之不及了。
青島市花卉協會蘭花分會秘書長王善斌說,蘭花繁殖太快,除了正常培育之外,現在還有不少人用克隆的技術對高端品種進行培養。“物以稀為貴”,數量多了,價格也就都下來了。
中低端品種價格回升 高端品種價格降下來了,大眾化品種價格反而有所上漲。王善斌說,這兩年來普通蘭花,有企穩回升趨勢。同樣是種植大戶的周永良舉例說,以春劍為例,三五年前的價格已經跌到了低谷,幾塊錢一盆。現在勞動力成本高了,各種生產素材的價格也高了,價格再跌種植的人少了,供求關系變化后,價格逐步向向正常回歸,目前的售價在50元一盆。
在枯桃花卉交易中心,來自城陽的花農紀先生表示,一天賣個十盆八盆的都很正常,花農能有點賺頭,購買的市民也不會有多大的意見,這種狀態就很好。3月6日上午,記者在枯桃花卉交易中心看到,包括蘭花在內,整個花卉市場的品種也是50元至三百元左右的居多。“價格高的兩三千元的也有,一般放在溫室里,要的話帶你去拿”。
蘭花有很多品種,劍蘭、春蘭、蕙蘭、寒蘭、四季蘭、蓮瓣蘭都有。王善斌介紹說,高端炒作人群少了,可是真正喜好種花的人卻在不斷增多,大家的栽培技術也在不斷提高。“養花養土,養魚養水”、“養蘭一點通,澆水三年功”,在蘭博會現場,他和蘭友進行交流時表示,保持好土壤的酸堿性之后,適度施肥、按時澆水,其實蘭花很好養。
周永良說,如今蘭花既看品種,也看品相,更多的是蘭友之間的交換和合作,重在個人喜歡,價錢反倒是次要因素。
高科技盼迎用武之地 蘭花是品香、觀賞的,可以吃的蘭花,你見過么?蘭博會現場,像韭菜一樣割完再長,還具有保健作用的蘭花,增添了不少新奇的因素。蘭花的主人是青島宇洋虹博生態農業的潘曉波博士。
《本草綱目》中記載,蘭花為中華九大仙草之首,花種名貴,可全草入藥。國內僅僅石斛類的蘭花就有76種,其中具有藥用價值的有40多種,可食用的蘭花品種多達約42種。潘曉波博士介紹說,以現場的鐵皮石斛為例,可以自己掰掉枝葉食用,里面含有胺基酸、石堿等成分,吃了后有增強免疫力,明目、抗氧化的作用。在花盆里養育后,可以跟韭菜一樣一茬茬食用。
鐵皮石斛的市場價至少100元一盆,在展會上只賣20到30元,就是為了做個推廣,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加盟,一起做大蘭花種植業,潘曉波曾經在國外學過11年的蘭花培植,他的想法是,能改變一畝農地產值僅幾千元的現狀,提高到上萬元、幾十萬元。
除了鐵皮石斛,潘曉波還用生物克隆和細胞移植等技術,培育出國蘭和洋蘭花色各異的蘭花。“這些花的售價從幾十元到上千元不等,有些在培育器皿中就開了花,有的我們也不知會開出什么樣的花瓣”,潘曉波指著現場售賣的洋蘭說,每盆也就是50元錢,不僅品種好,而且抗蟲害水平也比較強。
■記者手記
一切來自土地的都將回歸土地 從云端跌落山澗,從神壇走向民間。蘭花身價的回歸,是從畸形炒作向理性市場的回歸,是從游資熱錢向大眾消費的歸位。一切來自土地的,都將回歸土地,各種喧囂吵鬧過后,蘭花還是那些蘭花,一如既往地發出淡雅的香氣。
追求精、奇、特原本無可厚非,熱錢的炒作、幕后的操縱,卻讓蘭花脫離了本質。當一盆“黃金海岸”、“大唐盛世”能賣到幾十萬元一苗,一株“金沙樹菊”甚至被炒到480萬元的時候,其實蘭花已經嚴重脫離了自身的價值。花已不是一盆花,而是以貨幣來衡量。人也不全是愛花人,有的只是想著跟風發財。最終等來結果,是高位時泡沫被刺破,繁華過后滿地的蕭索。
除了蘭花,很多被人為抬高的東西何嘗不是如此?普洱也曾經引來眾人瘋搶,和田玉、紅木家具也曾引來炒作無數。再比如說,那些連年業績虧損,股價卻不斷瘋漲的股票。對于市場的暴漲暴跌,普通人也許并不能把握其中的規律,而一個簡單的例子也許可以讓人知道進退:除了投資,是否還有別的用途;算算成本,到底有多少實際價值。
所謂泡沫,就是越脹越大,高位破滅。而迷失本來面目的商品,在從狂歡回歸到冷靜后,還得回到原來正常的軌道。就像蘭花,從炒作人的手中,回到養花人的手中,從以前的高攀不起,到現在的人人能理。珍惜名品曲高和寡,缺少市場基礎,平價蘭花貨真價實,才能走入普通百姓家。
不是有錢人才能養蘭花,也不是只有文化人才能喜歡它。喜歡它的美好品格,一起交流切磋,這才是養花人、愛花人的胸懷。老花農周永良說,現在這狀態,感覺挺好。記者 姜振海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