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小滿 | 枇杷黃后楊梅紫,正是農家小滿天
小滿之名,有兩層含義。第一,與氣候降水有關。小滿節氣期間南方的暴雨開始增多,降水頻繁;民諺云“小滿小滿,江河漸滿”。小滿中的“滿”,指雨水之盈。
第二, 與農業小麥有關。在小滿節氣,北方地區尚未進入雨季,降雨量很小甚至無雨。中國北方地區農田以旱地為主,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時至小滿節氣中國北方地區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已開始飽滿,但還沒有成熟,所以稱“小滿”。儒家之道,忌諱“太滿”、“大滿”,有“滿招損、謙受益”“物極必反”之說。小滿者,滿而不損,滿而不盈,滿而不溢也。
小滿三候
古代將小滿節氣分為三候:
一候苦菜秀:
小滿節氣后,苦菜已經枝葉繁茂。
二候靡草死:
之后,喜陰的一些枝條細軟的草類在強烈的陽光下開始枯死。
三候麥秋至:
在小滿的最后一個時段,麥子開始成熟。雖然時間還是夏季,但對麥子來說,卻到了成熟的“秋”。
小滿節氣習俗
祭車神
小滿節氣意味著進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雨水開始增多,往往會出現持續大范圍的強降水。南方地區的農諺中小滿是指氣候三大要素(光照、降水、氣溫)中的降水。小滿節氣雨量大,江河至此小得盈滿。所謂“小滿動三車”,這里的三車指的是水車、油車和絲車。此時,農田里的莊稼需要充裕的水分,農民們便忙著踏水車翻水。舊時水車車水排灌為農村大事,水車照例于小滿時節啟動。
古人信仰萬物有靈,“三神”對應“三車”即為水車車神、油車車神和絲車車神。祭車神是一些農村地區古老的小滿習俗。還有傳說認為,“車神”為白龍,農家在車水前于車基上放好魚肉、香燭等祭拜,祭品中有白水一杯,祭時潑入田中,有祝水源涌旺之意。這些習俗,充分表示人們對水利排灌的重視。
祈蠶節
小滿為蠶神誕辰,因此江浙一帶在小滿節氣期間有一個祈蠶節。中國農耕文化以“男耕女織”為典型。女織的原料北方以棉花為主,南方以蠶理為主。蠶絲需靠養蠶結繭抽絲而得,所以中國南方農村養蠶極為興盛,尤其是江浙一帶。
《清嘉錄》中記載:“小滿乍來,蠶婦煮繭,治車繅絲,晝夜操作”。可見,古時小滿節氣時新絲已行將上市,絲市轉旺在即,蠶農絲商無不滿懷期望,等待著收獲的日子快快到來。
食野菜、苦菜
食野菜也是小滿的風俗之一。苦菜是中國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舊時民間有吃野菜、苦菜的習俗,可以清熱去火。春風吹,苦菜長,荒灘野地是糧倉。醫學上多用苦苦菜來治療熱癥,古人還用它醒酒。
小滿節氣養生
小滿節氣的特點是高溫高濕、多雨。而且,這時冷暖交匯頻繁,強對流天氣也時有發生,要特別警惕暴雨、狂風、雷電等天氣。小滿后氣溫明顯升高,雨量增多,但早晚仍會較涼,氣溫日差仍較大,尤其是降雨后氣溫下降更明顯,因此要注意適時添加衣服,尤其是晚上睡覺時,要注意保暖,避免著涼受風而患感冒。同時也應當順應夏季陽消陰長的規律,早起晚睡,但要保證睡眠時間,以保持精力充沛。
小滿時風火相煸,人們也易感到煩躁不安,此時要調適心情,注意保持心情舒暢,胸懷寬廣,以防情緒劇烈波動后引發高血壓、腦血管意外等心腦血管病。此時可多參與一些戶外活動,如下棋、書法、釣魚等怡養性情,同時也可在清晨參加體育鍛煉,以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為宜,不宜做過于劇烈的運動,避免大汗淋漓,傷陰也傷陽。
小滿時節,中國大部分地區日均氣溫在22℃以上,黃河以南到長江中下游地區則開始出現35℃以上的高溫天氣。此時節,應盡量避免午后高溫時段的戶外活動,并注意防暑降溫;戶外或者高溫條件下的作業人員應采取防護措施;必要時準備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溫藥品,如藿香正氣水、清涼油等。
小滿后不但天氣炎熱,汗出較多,雨水也較多,飲食調養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為主,常吃具有清利濕熱、養陰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綠豆、冬瓜、黃瓜、黃花菜、水芹、荸薺、黑木耳、胡蘿卜、西紅柿、西瓜、山藥、鯽魚、草魚、鴨肉等,忌吃膏粱厚味、甘肥滋膩、生濕助濕的食物,當然也可配合藥膳進行調理,還可以常飲些生脈飲以益氣生津。忌食高粱厚味,甘肥滋膩,生濕助濕的食物,如動物脂肪、海腥魚類、酸澀辛辣、性屬溫熱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如生蔥、生蒜、生姜、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韭菜、茄子、蘑菇、海魚、蝦、蟹各種海鮮發物、牛、羊、狗、鵝肉類等。
進入小滿后,氣溫不斷升高,人們往往喜愛用冷飲消暑降溫,但此時進食生冷飲食易引起胃腸不適而出現腹痛、腹瀉等癥,由于小孩消化系統發育尚未健全,老人臟腑機能逐漸消退,所以小孩和老人更易出現此種情況。因此,飲食方面要注意避免過量進食生冷食物。
(半島網綜合,圖片來源: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