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JIZZJIZZ麻豆全部免费,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亚洲射图,免费不卡中文字幕在线

青島故事|膠州劉學文:白大褂下的“雙份”人生

2025-04-30 17:09 大眾報業·半島網閱讀 (14304) 掃描到手機

清晨六點半,膠州市心理康復醫院門診樓內科走廊已響起細密的足音。劉學文的白大褂右袋懸著銀色聽診器,左袋揣著志愿者排班表——7點查房結束后,他要前往膠西街道陳家屯欣怡養老院進行義診。

一身白大褂,兩肩擔使命。在這座以心靈療愈聞名的醫療機構,劉學文的名字總與“醫者仁心”和“志愿先鋒”的稱號緊密相連:作為內科主任,他以精湛醫術筑起生命防線;換上紅馬甲,他用1700余小時志愿服務溫暖人間。從醫三十余載,他始終以黨員初心為指引,在醫者與志愿者的雙重角色中,書寫著新時代醫務工作者的擔當與情懷。

醫者仁心:創新服務托舉生命之重

“醫者的戰場不僅限于診室,更應延伸至患者心間。”劉學文工作日記里的這條人生格言,見證了他三十三年的行醫堅守。

診室墻上懸掛的錦旗“醫術精湛 醫德高尚”,記錄著2025年2月的故事。凌晨三時,務工人員老金因突發房顫合并肺炎被送入急診。面對患者子女遠在海外、家屬難以周全照料的困境,劉學文帶領團隊既當主治醫師又做臨時家屬,從精準施治到理療陪護,從翻身叩背到心理疏導,歷時半月終使患者轉危為安。

這是科室“無陪護病房”模式的典型成效。作為醫院內科主任,他帶領團隊組建“無陪護病房”,通過專業醫護團隊替代家屬照護,為患者提供醫療、護理、康養、生活保障、出入院手續辦理等全程專業化服務。

“無陪護病房”模式源于“炕頭問診”的溫情。“我是一名從基層社區醫院成長起來的基層大夫。”劉學文向記者解釋道。

曾經,他騎著摩托車穿梭鄉間,為失能老人更換導尿管、腹穿放腹水等“炕頭服務”,工作調動到市里,很多老人仍堅持“進城”找他問病。面對基層醫院危重癥患者轉診難題,他依托醫聯體平臺構建“云端會診-綠色通道-康復追蹤”服務體系,實現從基層到三甲醫院的無縫銜接。

在劉學文組建的“健康之友”患者微信群里,400多個ID背后跳動著醫患同頻的脈搏:凌晨兩點的用藥咨詢,節假日的康復提醒,特殊病例的跟蹤隨訪...... “醫學是門溫暖的科學,既要精準抵達病灶,更要用溫情撫慰心靈。”劉學文說。

志愿紅心:微光成炬照亮溫暖人間

“將專業淬煉成溫暖,是醫者志愿服務的真諦。”2016年,劉學文發起成立“幸運草”紅十字志愿服務隊并成為醫院“陽光衛計?呵護心靈”志愿者服務隊隊長,帶領153名志愿者編織起覆蓋城鄉的愛心網絡。

空巢老人紀大娘家昏暗的燈光,定格著服務隊的初心情景。2016年寒春,高血壓、類風濕性關節炎后遺癥讓老人蜷縮在陋室、郁郁寡歡。劉學文團隊連續三周風雨無阻:心理疏導融化心結,精準用藥緩解病痛,直至老人重綻笑顏。他在朋友圈開心的寫道:“點滴善意,足以照亮他人的世界。”

膠西街道宋家屯村王洪福老人的轉變,則見證著志愿服務的持久力量。2017年,團隊與王洪福老人結成對子,王大爺兒子意外車禍去世,兒媳婦改嫁,配偶也因病去世,與7歲幼孫相依為命,曾終日借酒消愁。劉學文團隊持續六年幫扶:春耕時節的農具,寒冬臘月的棉衣,孩子書包里的文具……如今老人逐漸重拾信心,孩子也健康成長。

九年來,他和他的志愿者團隊的足跡遍布膠州大大小小的社區:開展助老敬老服務200余次,開展心理輔導和健康義診120余場,惠及群眾超萬人次,累計服務時長超1700小時……“參與志愿服務,既是助人,亦是自助。志愿服務的雙向滋養,讓我們更懂醫者初心。”劉學文表示。

孝親潤德:大家小家的精神傳承

在劉學文辦公桌的日歷上,存著一張特殊的“排班表”:周二陪岳父復健,周四為母親送藥,周末帶女兒志愿服務。這張“排班表”,他堅持了整整9年。

2010年,岳父突發腔隙性腦梗死導致偏癱,他每天凌晨四點驅車30公里,利用晨間為老人進行康復訓練。“有時下夜班直接去醫院陪床,白大褂都沒脫就靠在椅子上睡著了。”

言傳不若身教,在他家的家風中,“善良、孝敬”必不可少。兩個女兒的成長檔案里,記錄著父女共同參與的50余次敬老活動。每逢周末或者暑假、寒假期間,他都會帶著女兒、外甥和侄女等走進空巢老人家庭積極主動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潛移默化,讓孩子們從小感受孝敬文化的熏陶。

開展志愿服務活動,需要太多的時間,可他總是巧妙處理好單位、家庭和社會三者之間的關系,在扎實工作、照顧好家庭的同時擠出時間參加活動。他早已記不清自掏腰包花費了多少錢,開始連自己的妻子也不理解,他總是笑呵呵地解釋說:“現在咱們生活條件好了,力所能及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感恩社會,積善成德,做個好人嘛!好人一生平安。”

黨員本色:初心如磐的使命擔當

“黨員醫生,既要精研醫術攀登,更需俯身為民服務。”1995年面對黨旗的誓言,始終是劉學文的精神坐標。他常說:“醫生不能甘于平庸,黨員更需率先垂范。”

在科室管理中,他以身作則,要求團隊“對待患者如親人”;在志愿活動中,他帶頭捐款捐物,動員家屬參與志愿服務。“黨員不僅是身份,更是一種責任。”

2021年,膠州市心理康復醫院內科被評為“黨員先鋒崗”,劉學文個人先后獲評中華總工會五星級志愿者、青島市十大孝星、青島市總工會優秀社工、膠州市先進志愿者、“最美膠州人”等榮譽稱號。

“白大褂承載專業使命,紅馬甲詮釋黨員初心,這本就是醫者該有的模樣。”劉學文說。

半島全媒體記者 黃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