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七中黃藝菲:全面成長的“穩贏”密碼
7月10日青島中考成績揭曉,青島七中的黃藝菲以優異的成績引發關注。這個早已通過自招被二中國防科技育英班錄取的女孩,不僅平時成績穩居級部前十、多次斬獲級部第一,更以全面發展的特質成為師生眼中的“標桿”。記者通過采訪她的母親和老師,揭開了這個“敏而好學”的少年背后,關于學習、教育與成長的深層邏輯。
學習之道:嚴謹專注,不放過每個知識盲區
“她總分345,但數學滿分真的不容易,今年中考數學最后一道題運算復雜,根號結果讓很多學生栽了跟頭。”提及女兒的中考成績,藝菲媽媽語氣中難掩欣慰。這份從容背后,是孩子從小養成的“自我要求高”的學習態度。
四年級時,數學老師一句“錯了就是不會,沒有粗心一說”深深影響了黃藝菲。從此,她對學習有了“較真”的意識和行動——錯題必須徹底弄懂,知識點的掌握力爭滴水不漏。“初中剛接觸化學時,她有半年時間感覺找不到門道,情緒有些低落。”藝菲媽媽回憶,那段時間女兒甚至想通過多報課外班突破瓶頸,最終在學校班主任兼化學老師的建議下,沉下心刷真題、抓牢基礎知識點,一個寒假就逆轉了局面,逐步實現了成績飛躍。
這種專注力在自招考試中尤為凸顯。“物理化學自招題強調復雜運算和縝密思維,她的沉穩細致應該也占了優勢。”藝菲媽媽介紹,孩子除了上課聽講專注之外,學習方面沒有思想負擔,遇到問題會主動追著各科老師請教,甚至跨班級找“對眼”的老師答疑,“辦公室的老師基本都認識她,這也是我去學校開家長會的時候偶然得知的。”
家庭教育:松弛有度,培養內在驅動力
采訪中記者發現,在黃藝菲的成長里,家庭教育呈現出一種 “潤物無聲”的智慧。藝菲媽媽是公職人員,爸爸是大學老師,兩人構建的家庭氛圍既有規則感,又充滿彈性。
這個家庭從不把學習視為唯一目標。去年暑假,即將升入初三的黃藝菲被允許獨自飛往爸爸正在訪學的英國參加為期一個月的夏令營。“出發前她把證件、流程列成清單,貼身小包里裝著護照和英鎊,全程自己把控。”藝菲媽媽說,這次經歷讓孩子見識到“專注做自己”的價值,也讓她更明白學習的意義——不是為了分數,而是為了擁有更多、更廣闊的可能。
面對手機管理這一普遍難題,黃藝菲家的做法頗具借鑒性。初一初二時,全家協商后執行“每周半小時使用制”,手機由家長保管,用時領取、用完即還。“青春期孩子難免想聊天刷視頻,但她懂得輕重,知道哪些事更重要,自從老師在班里說了以后,她就能夠積極主動地去調整、去改變,這一點我確實感覺很難得”,藝菲媽媽說,這種自我約束讓孩子在規則中培養起了自控力,“人際交往和溝通的規則和方法也讓孩子成長收獲了很多”。
成長啟示:全面發展,讓優秀成為自然
在青島七中,黃藝菲的“標桿作用”從初三開始愈發明顯。“她特別穩,能把老師教的方法落到實處,執行力很強。”班主任苗老師評價道,認真聽講的黃藝菲上課時總能抓住核心,課后帶著問題追著老師討論,甚至帶動班里多個同學組成“問問題小分隊”,下課就往辦公室跑。這種師生間的互動和信任,讓黃藝菲敢于向任何老師請教,哪怕不是自己班的任課教師,這一點也讓記者被“無私有愛”的七中老師所感動。
黃藝菲的成長軌跡,再次說明了學習好的人可以樣樣好。她體育能考滿分,長跑、運動會上都能大顯身手;小提琴、乒乓球、游泳、輪滑 “一學就會”;自招物理題和數學的復雜運算難不倒她:英國夏令營的獨立出行也難不倒她……
當記者追問黃藝菲如此優秀的原因時,“她有點單純,但這份單純帶來的是專注”,藝菲媽媽這樣解讀女兒的特質。這種專注讓她在學習時心無旁騖,在運動時盡情釋放,在獨處時通過日記梳理情緒。而父母的“適度放手”更讓她學會了自我規劃——自招前她堅持主攻物理化學,中考時又均衡發力,最終實現“雙豐收”。
黃藝菲和弟弟
“沒有人要求你必須卓越,除了你自己。沒有人能一步到達卓越,只需每天進步一點點。”回望女兒的成長,藝菲媽媽感覺這句話特別適合女兒,在養育女兒的過程中,她總結出三條心得:一是樹立“錯了就要改” 的學習標準,培養責任心;二是給予“試錯空間”,讓孩子在實踐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三是營造“不焦慮”的家庭氛圍,讓學習成為自然而然的事。
當學習成為內在需求,當成長被賦予多元可能,優秀便會成為水到渠成的結果,這也許是黃藝菲的成長經歷給予我們的一個關于教育本質的生動注解。
半島全媒體記者 郝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