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海英 大限已過,全國個人
住房信息聯網卻沒有消息,公眾對詳實完整的住房信息的希望或將落空。是什么讓中央力推的這一工作漸漸陷入了停滯?專家分析認為,住房信息聯網工作起步比較晚,技術上的瓶頸阻礙了聯網的順利推進。市場人士認為,一些
地方或部門不愿意主動配合是聯網擱置的主要原因。(7月5日《經濟參考報》)
從各種專家觀點和民間聲音來看,普遍把住房信息聯網停滯的主要原因歸咎于地方政府不配合。比如 ,地方官員不愿意暴露自己的房產;住房信息聯網會抑制異地炒房,影響土地財政收入。不能否認,住房信息聯網的主要阻力在地方,但也要意識到,有關主管部門對聯網停滯也負有一定責任。
首先,全國個人住房信息聯網不該是“內部操作”。據悉,按照國務院要求,住建部在2010年下半年開始推行全國房地產信息聯網系統。但是,國務院的具體要求是什么,住建部如何推行,哪些城市配合,哪些城市不配合,公眾始終不得而知。按理,如此重大的事項應有完整的操作方案,方案應征求民意,操作中應公開信息,但事實并非如此。如果進行公開操作,由公眾、媒體來監督,住房信息聯網恐怕不會陷入停滯。
其次,推行住房信息聯網系統之前缺少準備,缺少統一標準和規范。無論是一些城市的信息完整性和整合度不夠,還是各地技術標準、平臺條件及人才素質不統一,表面上看,原因在地方政府,但實際上,相關主管部門也有一定責任 。如果在推行這項工作之前,統一要求、規范信息完整性和整合度,統一規范技術標準和平臺條件,就不會在正式推行時出現如今的尷尬局面了。
再者,住房信息聯網缺少考核問責機制。從相關報道來看,似乎沒有硬性措施來督促住房信息聯網工作推進,結果便是,地方政府想配合就配合,不想配合似乎也沒有什么后果。如此一來,住房信息聯網陷入停滯就是必然結果。
最重要的是,住房信息聯網缺少科學設計與合理安排。比如,全國個人住房信息聯網的路線圖和時間表究竟如何安排,聯網之后如何有效利用,建立什么樣的制度來保障全國房地產信息聯網系統正常運轉——這些關鍵性問題,始終沒有明確答案。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劉曉明]